2022年10月7日 星期五

[心得] BGA 遊玩筆記 (四十七) - Next Station : London (下一站:倫敦)


* 2023/05/24 更新實體版心得

文章目錄:



簡介:

遊戲人數:1~4 人

Next Station: London (下一站:倫敦) 是由 Matthew Dunstan (Elysium/ Voyage) 在 2022 年推出的 Flip-and-write 紙筆遊戲,玩家要在倫敦建造四條地鐵路線,並透過穿越泰晤士河、經過觀光景點、建立轉運站、平衡地鐵長度與站點密度以及完成共同目標等方式來獲得分數,遊戲結束時分數最高者便獲勝。

若玩家玩過千墨交通 (Railroad ink),那對於 Next Station: London 的主題 (建構鐵路/地鐵) 以及玩法 (透過擲骰/翻牌的限制來建構鐵路/地鐵) 應該都不陌生;不過,Next Station: London 仍藉由「依序建構多條路線」、「建構單一路線時不洗牌的牌庫」與「不固定的回合數」而走出自己的特色,簡潔明白的美術與符號設計更是加快了玩家上手的速度,在一眾鐵路紙筆遊戲中仍讓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過,需要先提一下 Next Station: London 其實是完全單機零互動的紙筆遊戲,玩家在遊戲中除了傳筆外,基本上都是各忙各的。若玩家期待的是類似歡迎來到理想家園這般具備共同目標爭搶與競速機制,或是像絕頂聰明系列那樣有輪抽機制的紙筆遊戲的話,Next Station: London 恐怕不會是你的菜。

每日挑戰 = 讓人欲罷不能、一玩再玩的毒品
此外,目前 BGA 上有由出版商 Blue Orange Games 所提供的每日挑戰,只要玩家是 BGA 的尊榮會員,就能每天上去挑戰預設好固定卡牌順序的題目,並將自己的總分與有參與挑戰的所有玩家一同比較。這個部分可以說是 Next Station: London 對筆者而言最好玩的地方,筆者會在文章後半再加以詳述。

以下,筆者將會簡單介紹 Next Station: London 的規則,並分享玩過約 30 場後的心得。



規則:


以下,筆者將簡述 Next Station : London 的遊戲流程,詳細的規則翻譯還請讀者參照雜食性的貓所做的整理 (連結如上),筆者在這邊就不多做贅述。

正中央標記"?"的地鐵站是倫敦的中央車站! 可以使用任意符號與之連接
遊戲設置時所有玩家都會拿到一張繪有各種地鐵站 (三角形、正方形、五角形及圓形等四種符號) 與一條河流 (泰晤士河) 的遊戲紙,並隨機挑選一枝鉛筆 (粉紅、綠、藍或紫色) 作為自己的起始路線筆。若玩家有選用公用目標及/或鉛筆能力這兩個小模組,則此時也會一併翻開兩張公用目標,並為每一種顏色的筆搭配一種鉛筆能力。

遊戲紙上的黃線代表倫敦各區域的分隔,遊戲中共具備 13 個區域,分別為 9 個主要區域 (由井字黃線隔開) 以及 4 個次要區域 (在四個角落)。這些區域會與路線的計分有關,玩家會希望盡量經過多一點區域,但也會希望在單一區域內經過盡可能多的地鐵站。

一場完整的 Next Station : London 共包含四輪遊戲,每一輪玩家都會以手上的鉛筆繪製一種顏色的地鐵路線,且每一輪會具備 5~10 個不等的小回合。換句話說,玩家每場遊戲都會完成四條地鐵路線,且每條地鐵路線的顏色都不同,地鐵長度也會有長有短。

上述每一輪遊戲都包含以下四個階段:
  1. 找到與你的筆同色的起點站
  2. 繪製地鐵路線
  3. 計算該輪的地鐵路線分數
  4. 進行下一輪的準備 (交換筆、重洗牌庫)

以下,筆者會以單人遊戲為例來進行說明。
一輪開始時要先找到對應鉛筆顏色的起點站
遊戲每回合都會從地鐵牌庫翻開一張牌*,地鐵牌上的符號代表所有玩家當前要連接的地鐵站符號。以上圖為例,目前翻開的地鐵牌為五角形符號,故玩家要將自己當前正在繪製的地鐵線 (粉紅色) 連接到具有五角形符號的地鐵站。又,由於玩家目前所拿的是粉紅色的鉛筆,故起點站為遊戲紙上的粉紅站點,可連接的對象為上圖中紅色圓圈圈起的兩個五角形地鐵站。

* 翻開轉轍器牌的回合會翻開兩張牌,故整個地鐵牌庫共包含 11 張牌,詳細規則請見後述。

連接後遊戲紙上會顯示實心線段,可以繼續繪製的路線頭尾站外圍會有圓圈閃爍
此時若選擇右下方的五角形地鐵站連接,結束時的樣貌便如上圖所示。玩家可以看到連接後 BGA 的系統會自動翻開下一張牌 (左上),且會幫玩家在用過的符號上打叉。

只能從當前路線的頭、尾兩站去進行地鐵路線的延伸
當玩家要依照地鐵牌指示繪製新的地鐵站時,玩家只能從當前路線的頭尾去進行延伸。以上圖為例,此時翻開的地鐵牌是圓形符號,玩家理論上可以從路線的任意一端去延伸,但由於右下方的地鐵站周遭都沒有圓形的地鐵站,故玩家只能選擇上方的起點站去進行延伸。在 BGA 上系統會透過閃爍的方式提示玩家可以進行合法連接的地鐵站,故玩家無須費心尋找。

最後一張粉紅地鐵牌被翻出後該輪便結束
遊戲的每一輪會在第五張粉紅色牌被翻開時結束,故一輪最短便是五回合 (代表前五張都翻開粉紅色牌),最長則會有十回合 (第五張粉紅色牌最後才被翻出)。上圖便是玩到第十回合才結束一輪的例子,這樣的情況並不多見。

一輪結束後,玩家須將手上的鉛筆逆時針傳出;若為單人遊戲則拿取預先設置好的未使用鉛筆。實際上無論人數多寡,玩家在遊戲設置時便會知道 (預先設置好) 自己拿取鉛筆的順序,故玩家只要記得並依照該順序拿取即可,並無特別的限制。

轉轍器範例,特別注意翻開轉轍器後還要再翻開一張地鐵牌來決定地鐵站的符號
遊戲中會使用的地鐵牌共有十一張,分別是藍色 & 紅色的各四張符號牌與一張萬能牌,以及一張藍色的轉轍器牌。轉轍器牌翻開後不會馬上繪製地鐵路線,而是會要求玩家馬上再翻開一張地鐵牌,然後,玩家可以無視「只能從頭尾延伸地鐵路線」的規則,進而從當前地鐵路線的任一站進行延伸,延伸後該路線便會視為具備三個端點站 (如果有),未來玩家便可從這三個站進行路線延伸。

計分範例,BGA 會在遊戲結束時自動幫玩家計分
當四種顏色的路線都繪製完畢後,遊戲便會結束並進入最終計分階段。此時玩家會將四條路線的得分加總,並將路線得分、觀光景點 (周圍有尖刺圍繞的地鐵站) 得分、轉運站得分及公用目標得分 (如果有) 加總,總分最高者便獲勝;若平手,則由單一路線最高分者獲勝;若還是平手則共享勝利。

遊戲的得分計算方式如下:
a. 路線得分 = (該路線經過的區域 x 經過最多站點的區域內的經過站點數) + 2 x 橫越泰晤士河的次數。
舉例來說,若藍色路線經過 5 個區域,且單一區域內經過最多站點的數量為 4,同時還橫越泰晤士河 3 次,那藍色路線的得分就會是 5 x 4 + 2 x 3 = 26 分。
b. 觀光景點得分 = 連接到觀光景點 1/2/3/4/5/6/7/8/9/10 次會獲得 1/2/4/6/8/11/14/17/21/25 分
c. 轉運站得分 = 2 x 有兩條路線經過的站點數 + 5 x 有三條路線經過的站點數 + 9 x 有四條路線經過的站點數
d. 公用目標得分 = 完成一個得 10 分,沒有先搶先贏的機制

玩家可以將路線的計分方式理解為「要盡量平衡單一路線經過的區域數量 & 在某一區域內盡量經過最多地鐵站」,這能夠避免兩種極端策略 (超長地鐵路線 & 只在單一區域延伸路線) 的產生,也會讓路線延伸時更糾結一些。類似的計分概念在彩虹小鎮 (Happy City) 中也能見到。

每日挑戰 (BGA 限定):

共享資料便能與世界各地的玩家比較分數
除了上面介紹的正規遊戲外,在 BGA 上 Next Station : London 的出版社 Blue Orange Games 還提供每日挑戰供玩家遊玩。只要玩家是 BGA 的尊榮會員便能參加每日挑戰,但若想要看看自己的分數與其他玩家相較如何,那還須同意將每日挑戰的分數與相關資訊上傳到資料庫進行排名。

每日挑戰的高分排行榜,可以看看自己的最好成績落在什麼位置
每日挑戰的排行榜會顯示玩家名稱、遊玩花用的時間以及當日所獲得的最高分數,玩家一天內挑戰的次數並沒有上限,故玩家可以將牌卡的順序大概記憶下來,然後嘗試不同的發展路線來挑戰可能的最高分數。

每日挑戰範例
每日挑戰的玩法與一般的單人遊戲並無二致,主要的差別在於地鐵卡的翻開順序、鉛筆能力以及公用目標卡都是固定的,故遊戲整體比較像是在玩解謎 (Puzzle solving) 遊戲,玩家不需要去做路線取捨上的賭博,只要想辦法在固定順序的牌卡組合內畫出最高分的路線就好。

這樣的玩法其實並非 Next Station : London 獨創,在王國製圖師的 APP 中其實也有類似的每日挑戰設計,許多遊戲 (例如筆者先前介紹的繽紛果園 (Orchard)) 也有由設計師或玩家社群自行設計的每月/每日挑戰可供玩家彼此討論競技。

筆者認為對於會喜歡這類無互動解盤遊戲的玩家來說,每日挑戰是不可多得的珍寶。畢竟喜歡這類遊戲的玩家或多或少都喜歡挑戰自己的腦力極限,故若每天都有一道題目可解、而且還能和其他人比較來提高進步動力的話,筆者認為是相當過癮且爽快的。因此,筆者覺得 BGA 上的每日挑戰便是 Next Station : London 最好玩的地方,玩家不妨當成每日數獨來進行挑戰,並與全世界的玩家進行比拚!


心得:

數位化後更快、更無冗贅、更讓人上癮
撇開筆者對 Next Station : London 的美術喜好,實際上就機制層面來說,Next Station : London 並沒有特別亮眼的地方,除了四條地鐵路線的繪製與路線安排外,遊戲的隨機性來源、計分方式或目標卡設計都是相當經典而保守的設計,甚至遊戲連第二種地圖紙都沒有提供,這在紙筆遊戲已經火紅了好幾年的現在可以說誠意有些不足。

不過,筆者仍感覺 Next Station : London 玩起來是有趣的,若與同類遊戲相較 (例如千墨鐵路),筆者更喜歡 Next Station : London 所帶來的遊戲感受,這並不是說 Next Station : London 就優於千墨鐵路 (畢竟這兩款遊戲實在太像!),純粹是美術、機制與遊戲呈現揉合而成的喜好問題。

筆者認為轉接站的計分是 Next Station : London 的決策糾結所在,玩家通常會希望製造出盡可能多的轉接站,但連向轉接站的路線往往具備較低的延伸彈性 (因為周圍有較多路線已被使用)。因此,每一局 Next Station : London 的遊戲都可以說是在轉接站數量與路線彈性上的抉擇,遊戲中最需要經驗與膽量的決策也往往落在此處。

轉轍器卡的設計則讓 Next Station : London 的遊戲過程更有戲劇張力,容錯率也更高。玩家通常可以透過轉轍器來增加新的地鐵端點,藉此提高路線的規劃彈性;而在關鍵時刻出現的轉轍器則可能將玩家救出死胡同,故同時是個富含張力的機制設計。

然而,上述優點與機制其實在同類紙筆遊戲中亦不少見,因此,若玩家玩過同類型的任一款遊戲,且玩家並不特別喜歡這類單機向的紙筆遊戲,那筆者認為 Next Station : London 並不是一個非玩不可的選項,預算有限的話在 BGA 上體驗看看也就十分足夠,喜歡再入手 (柏龍玩具預計會於 2022 年推出中文版) 也不遲。

不知道實體版是否會透過其他形式支援 Next Station : London 的每日挑戰,若無將相當可惜 
順帶一提,筆者感覺 Next Station : London 先行登陸 BGA 是個相當正確的選擇,因為 BGA 所提供的快速流暢體驗大幅提高了筆者對 Next Station : London 的評價與遊戲時間 (甚至還寫了這篇介紹),而初步的高評價幻覺來自於完全掌握高分秘訣前,單機解盤遊戲所能提供的上癮性,而筆者認為數位版加強了這樣的上癮感,讓一款可能原本只有 60、70 分的遊戲玩起來好像有 80、90 分一般。

換句話說,玩家在閱讀 Next Station : London 這類單機解盤遊戲的心得 (包含本文) 時,要特別注意作者是在何種平台上進行遊玩,並確認自己是否也會在同樣的平台上進行遊戲,以避免評價與遊戲體驗上的落差。

千墨鐵路 - 藍版
舉例來說,筆者過去在遊玩千墨鐵路時就有過類似的經驗。當時筆者先玩過千墨鐵路的實體版,但並未留下太好的印象,只覺得是款挺普通的紙筆小品,與普遍的好評價對不太上;後來在 BGA 上玩了不少場,才發現若純粹體驗其機制,其實千墨鐵路也著實有些深度可供挖掘,線上版快速的單人遊戲也適合當成數獨來打發時間,對其評價才有所回升。不過,筆者覺得即便如此也不會想回頭玩實體版的千墨鐵路,畢竟其遊戲體驗仍沒有好到可以彌補實體版擦擦寫寫所需耗費的心力,且實體版對筆者這樣純粹想挑戰腦力極限的玩家來說,真的沒有線上版好玩。

總的來說,筆者會推薦對於單機向紙筆遊戲有興趣的玩家上 BGA 嘗試看看 Next Station : London,而若喜歡明亮繽紛的視覺呈現,那 Next Station : London 相較於同類遊戲也會是個不錯的選擇;而若想要有不一樣的紙筆遊戲體驗,那 Next Station : London 可能長遠來看會讓你失望。由於實體中文版尚未推出,筆者亦沒玩過實體英文版,故對於實體配件的質感、美術與視覺呈現等無法評價,未來若有機會玩到實體版會再補上相關的心得。


23/05/24 實體版心得:

筆者前陣子有幸玩到下一站:倫敦的繁體中文實體版,整體的感想與先前一致,亦即實體版並未明顯提升筆者的遊戲體驗。主要原因在於遊戲隨附的四色色鉛筆塗寫性與辨識度不佳,以及不能修正也難以回朔的紙張設計,導致實體版的地鐵地圖完成後並未如想像中的美觀,新手也容易因為不小心畫錯而陷入難以修正塗改的局面。

實體版最令筆者喜歡的是外盒的磁扣設計,整體小巧簡便而富有質感,價位普遍低於 500 元也相當親民,若玩家能接受上述實體版的小小缺點,筆者仍會建議花點時間嘗試看看。而對更策略導向的玩家來說,續作下一站:東京 (Next Station : Tokyo會是個更為燒腦好玩的選擇,不妨等待看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