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 8/26 所發布的新作介紹,本篇將就 Doctor Finn's Games 這次 KS 專案中的剩下兩款遊戲 - Nanga Parbat & The Butterfly Garden (2nd edtion) 做個簡單的介紹。Nanga Parbat 是一款以喜馬拉雅山區西段的南迦帕爾巴特峰為主題背景之雙人遊戲,玩家藉由派遣登山客、建立基地營以及交易獵物的方式來獲得分數,希望藉此表現出雪巴人在山野間的生存技巧;The Butterfly Garden 則是一款關於蒐集蝴蝶以及運送蝴蝶的湊套換分小品,兩款遊戲的規則都相當簡潔,適合做為入門或墊檔用的小遊戲。
3. Nanga Parbat - 9/14 結束募資
圖片擷取自:https://boardgamegeek.com/boardgame/300305/nanga-parbat |
遊玩人數:2 人
遊戲配件一覽 |
南迦帕爾巴特峰 (即 Nanga Parbat 的中文譯名) 是一座位於喜馬拉雅山區西段、巴基斯坦中北部的知名山峰,為世界第九高峰,其名稱在烏爾都語中有「裸體之山」的意思。南迦帕爾巴特峰亦因為常發生山難而被人們稱為「悲劇之山」、「惡魔之山」以及「Killer Mountain 殺人峰」。不過,在 Nanga Parbat 的遊戲中並沒有呈現出南迦帕爾巴特峰的險要以及壯麗,設計師僅借用其高山形象以及周遭生物圈作為遊戲主題,是相當平和的一款雙人抽象遊戲,帶有湊套換分以及區域控制的元素。
玩家在 Nanga Parbat 中扮演登山能手 - 雪巴人 (Sherpa) 的一員,要藉由建立基地營 (Base camp)以及獵捕動物於登山的路途上生存,遊戲結束時藉由這兩個主要動作而獲得最高分的玩家便是最厲害的雪巴人。
遊戲中玩家的動作可以簡化為「捕捉動物→在空出的格中放上自己的登山客→選擇是否交出動物或登山客來得分」這樣的湊套換分流程,而讓這個流程變得有趣的關鍵則是可隨時啟動的動物特殊能力,玩家可藉此來增加自己的行動選項,進而在與對手進行同樣行動流程的狀況下有取得優勢的機會。
遊戲主圖版,右方山脈形狀的六個區域 (黃色小旗幟代表區域數字) 便是玩家要攀登並捕捉動物的區塊,注意區域間若有白點虛線連接代表彼此相鄰;左上方為得分方塊放置的區域,左下方為玩家的分數紀錄軌 |
在 Nanga Parbat 中並沒有固定的回合數,遊戲將進行到所有玩家放完各自的登山客 (Hikers) 或是得分分塊 (Scoring cubes) 為止,結算分數後最高分的玩家便獲勝。遊戲中玩家將輪流進行回合,每個回合皆包含 4 個階段,分別為:
a. 動物捕捉階段:從嚮導所在區域取走一隻動物,若嚮導所在區域沒有動物,則將嚮導移動到還有動物的區域並自該區域取走一隻動物;
b. 放置登山客階段:將登山客放到當前區域的空格中;
c. 移動嚮導階段:將嚮導移動到登山客所放入之空格中的數字所指示的區域;
d. 建立基地營/交易獵物階段:移除登山客來建立基地營並獲得分數,或是移除玩家捕捉到的獵物來換取分數。
階段 a~c 若能執行則必須強制執行,階段 d 則由玩家自行選擇是否執行。
遊戲中若分數落後的玩家得分後與領先玩家同分,此時會額外 +1 分作為獎勵,故遊戲中除了剛開局同為 0 分的時刻之外,雙方都不會有同分的時候。
得分表,圖中最上排以及最下排以圓圈包圍之數字代表數量,中間的藍色方格代表得到的分數 以上圖為例,黃色圓圈內的數字代表玩家若建造 5 座基地營將能獲得 6 分的獎勵 |
移除登山客建立基地營之範例,建立四座基地營可得到 5 分 |
建立基地營/交易獵物的動作是遊戲中比較複雜的部份,以建立基地營來說,玩家需要從共用圖版上移除 3~6 名相鄰 (彼此藉由白點虛線連接或是彼此間間隔白色實線) 的己方登山客來建造相同數量的基地營,進而獲得 2~7 分。
而交易獵物則分為交易同種獵物以及不同種之獵物,玩家直接從自己的玩家圖版上移除 3~6 隻符合條件之獵物 (無論是否發動過能力皆可),進而獲得相對應之分數。上述各種得分方式都是先搶先贏的,例如若對手已經完成了販售 6 隻同種動物來獲得 9 分的得分獎勵,自己就不能再販售 6 隻同種動物來拿分,只能選擇其他的得分獎勵。
遊玩人數:2-5 人 遊戲中蒐羅了雪豹 (Snow leopard)、喜瑪拉雅塔爾羊 (Tahr)、岩羊 (Bharal)、麝香鹿 (Musk deer)、犛牛 (Yak) 以及喜馬拉雅小貓熊 (Red panda) 等生活在喜馬拉雅山區地帶的動物供玩家捕獵,這六種動物在遊戲中除了可以透過交易來換取分數外,每一種動物都還具有特殊能力可供玩家在回合的任意時機點使用 (四種可主動觸發 & 兩種被動能力),這些能力依序為:
a. 雪豹:交換兩名相鄰之登山客的位置
b. 喜瑪拉雅塔爾羊:交換一名登山客以及一隻相鄰動物的位置
c. 麝香鹿:交換圖版上任意兩隻動物的位置
d. 犛牛:將嚮導移動到其他區域
e. 岩羊:交易時可視為任意動物種類
f. 喜馬拉雅小貓熊:當你捕捉這隻動物時,若你的分數比對手低或是與對手相同,則你 +1 分
遊戲另外提供了帶有區域控制元素的得分變體,遊戲結束時留在場上的登山客以及基地營會為玩家帶來分數,同一區域內若有 4/5/6 名登山客+基地營便能額外獲得 1/2/3 分。
整體而言,Nanga Parbat 是我看完規則後最想買的一款,除了雙人遊戲 & 抽象類型的遊戲符合我的喜好外,規則簡練、動物米寶精緻且具有一定策略規劃深度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單就規則來看,玩家在遊戲中明顯得在拿取想要的動物 & 安排登山客的位置之間取得平衡,短期來看會需要能力好用的動物並爭搶容易構築基地營的位置,長期來看則要有區域控制以及湊套換分的規劃。雖然遊戲很可能會有先手優勢的問題,但可以藉由先手執行完第一輪行動後由對方選米寶顏色的方式來平衡,我個人仍十分希望能玩看看這款遊戲!
4. The Butterfly Garden (2nd Edtion) - 9/14 結束募資
圖片擷取自:https://boardgamegeek.com/boardgame/306074/butterfly-garden-second-edition |
在 The Butterfly Garden (以下簡稱為蝴蝶花園) 中,玩家要試著拯救都市中瀕危的蝴蝶們,並將這些蝴蝶安置在地方動物園、植物溫室、大學或是博物館中,並藉此獲得分數。遊戲將歷時數天 (=回合),直到蝴蝶卡 (Butterfly cards) 或是運輸卡 (Delivery cards) 不夠補充場上所需為止,此時玩家便會進行計分,總分最高者便獲勝。
在遊戲中玩家主要藉由打出手上的蝴蝶卡來充實自己瓶罐圖版內的蝴蝶收藏,並藉由將這些蝴蝶收藏運送至運輸卡上的指定地點來獲得分數。雖說是運送到指定地點,但其實只要從圖版上棄掉運輸卡上的蝴蝶種類就算是完成運送了,玩家可將手上的蝴蝶卡視為湊套換分的資源,運輸卡則是湊套換分的得分目標,如此將比較好理解遊戲的回合流程。
蝴蝶花園的每個回合都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a. 原野競逐 :玩家同時從手中面朝下打出一張蝴蝶卡來爭搶下個階段的順位,數字最低者先行動。
b. 捕捉並運送蝴蝶:本階段可分為四個步驟,依序為捕捉蝴蝶、執行特殊行動、將蝴蝶放入罐中以及將蝴蝶運送到花園等步驟。
捕捉蝴蝶 - 將自己的捕蟲網指示物放到原野上的任一張蝴蝶卡上,但先不拿走該卡
執行特殊行動 - 若階段 a 所出的牌具有特殊行動可在此時執行,特殊行動包含「抽一張蝴蝶卡,然後從手牌選一張放回牌庫」、「將一張蝴蝶卡放到自己的瓶罐圖版上,然後從圖版選一張放入手牌」、「移動另一名玩家的捕蟲網指示物到不同的卡上」以及「將一張運輸卡放回牌庫並重新補充」;
將蝴蝶放入罐中 - 將階段 a 打出的牌橫置插入瓶罐圖版右方,每名玩家同一時間只能擁有最多 8 隻蝴蝶 (看卡牌側邊的蝴蝶總數,而非卡牌數量);
將蝴蝶運送到花園 - 從瓶罐圖版側邊棄掉運輸卡上指定的蝴蝶*來獲得該張運輸卡以及卡上的分數。
*運輸卡上的黑色蝴蝶代表任意蝴蝶,蝴蝶卡側邊的彩色蝴蝶可以當作任意蝴蝶使用。
c. 準備隔日行動:玩家取走自己捕蟲網指示物下的蝴蝶卡到手牌中,進而將原野上的蝴蝶卡以及運輸卡的數量補充到與遊戲人數相等。
遊戲配件一覽,運輸卡左上方的數字便是完成該運輸卡後可獲得的分數;蝴蝶卡左上角的數字則是搶順位的依據,數字越小越先行動 |
遊戲結束時玩家的分數將來自:
a. 運輸卡上的分數;
b. 依照運輸卡上的地點總類得分,2/3/4 種獲得 1/3/6 分 (僅計算一組不同種之運輸卡);
c. 瓶罐圖版內每種不同的蝴蝶得 1 分;
d. 手上若擁有最多隻蝴蝶則獲得 2 分,重複的蝴蝶亦列入數量計算;
規則書關於計分的部分有明顯的敘述錯誤,上述計分條件中的 c & d 項很可能有誤。
看完規則後個人認為蝴蝶花園是一款輕巧簡單的湊套換分小遊戲,遊戲的互動性主要在於行動階段的順位爭搶以及蝴蝶卡的爭奪上,定位明顯是短時間的小品遊戲,適合在大遊戲間做為墊檔遊戲使用。不過,由於規則上沒有特別的亮點,我個人覺得並沒有特別購入的必要,若美術沒有特別對胃口,體驗過我覺得就夠了。
以上便是這次由 Doctor Finn's Games 所推出的四款 KS 新作,我個人最想買的是 Nanga Parbat,不知道讀者們對哪一款遊戲比較感興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